“该售货机没有配餐”。点开一款名为“鲜盒”的APP,搜索在北京富力广场购物中心设置的无人售卖机,会自动弹出灰色界面和这样的提醒。
鲜盒的运营方为三全鲜食(北京)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鲜食科技”)。如今,鲜盒在北京的无人售卖机均已经停摆。在上海设置的15个点位也有一半停摆。对于持股70%的三全食品(002216.SZ)来说,在新零售的尝试,未能让其在风口上“飞起来”。
此外,三全食品的财报显示,公司净利润率从2008年上市之后的百分之五六,如今已经跌至1.37%。
“速冻食品行业放缓已经是必然趋势。”战略定位专家徐雄俊告诉《中国经营报》记者,行业竞争仍然在加剧,加上电商平台的冲击,使得速冻食品的利润率受到挤压,必须向三四线以及乡镇下沉才能进一步拓展市场。
新零售停摆
“我们致力于为每一个用户提供新鲜、可口的鲜食产品”。四年前,当鲜食科技成立之时,他们做出如此的承诺。
2014年,新零售的风口刚刚开启,果小美、小e微店、七只考拉等国内无人零售平台也相继成立。工商资料显示,生鲜科技注册资本为2000万元,其中三全食品持股70%,另外30%由河南全惠食品有限公司持有。后者主要生产速冻食品,是三全食品主要股东的关联公司。
在2015年,鲜食科技在北京和上海两大城市正式运营。根据当时对外宣布的数据,北京市场启动规模是100台。但是根据记者调查,目前鲜盒APP显示在北京市场只有三个点位,停摆已有近1年时间;上海市场15个点位还有零星售货机处于营业状态,第一上海中心、上海广场、时代光华等多个黄金地段的售货机,显示停止供货甚至已经撤离。
此外,三全食品的财报显示,鲜食科技2015年、2016年营业收入分别约为716万元、1033.5万元,而同期净利润则分别约为-846万元、-2200万元。平安证券研报预测认为,2017年鲜食科技会亏损2000万元。
就此,三全食品董秘承认,鲜食科技确实出现亏损,这两年业务也在收窄,“但我们不会砍掉鲜食科技。”董秘称,基于公司之前大量的市场调研,鲜食配送仍然具有市场前景,“我们会对未来产品进行升级,同时调整生产线,对售货机进行改造”。至于何时能够重新全面实现供货和铺点,尚不得而知。
记者注意到,一份北京铁路运输法院的判决书显示,鲜果科技起诉北京增益物流,称其因延迟配送、摆放错误等因素,导致公司的无人售货机销售受到影响。判决书显示,鲜果科技无人售货机的摆放一般一个点位1~2台(个别点位3台),每台机器最少容纳26盒餐(小型机26盒,中型机32盒,大型机64盒),平均售价16元,因此单台机的营收可以达到416元至1024元。
虽然后来法院在2017年6月驳回了鲜果科技的诉讼请求,但并未能因此改变“鲜盒”的命运。“鲜食的发展受到几个因素的决定:一是网点的布局,二是品牌的高度,三是食品安全的信任背书。”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,三全食品在生鲜的布局上有些操之过急,技术和布局都不成熟,投入产出是失衡的,“未来鲜食还是有一定的市场空间,但是基于三全食品以速冻水饺和汤圆为主,因此有一定的局限性。”朱丹蓬认为,鲜食在国内还没有进入试用期,现在节点和阶段还不适合。
就此,徐雄俊也认为,鲜食无人售货机铺货和运营成本太高,很多企业都处于跟风状态,尤其是三全食品的主业和鲜食供应存在差异,技术、保鲜、物流成本都比较高,“对于未来鲜食的发展尚不好做出判断。”
利润率低谷
“我们仍占有目前速冻食品市场30%的份额。”三全食品董秘告诉《中国经营报》记者。
根据三全食品2018年一季度数据显示,其营业收入为18.17亿元,同比增长7.65%;净利润为2825万元,同比增长6.41%。此外,2017年年报数据显示,营业收入为52.56亿元,同比增长9.93%;净利润为7210万元,同比增长82.45%。
但是梳理三全食品的财报数据显示,从2008年到2013年公司的扣非净利润分别为7844.05万元、8986.75万元、1.25亿元、1.32亿元、1.37亿元、1.09亿元;2014年到2017年扣非净利润分别为6666.54万元、-1603.00万元、1680.42万元、4315.76万元。
公司的销售净利率从2008年至2017年分别是5.64%、6.13%、6.39%、5.12%、5.09%、3.28%、1.97%、0.82%、0.83%、1.37%。由此可见,作为速冻食品行业龙头的三全食品,不得不面临着净利润率持续下滑的考验。
“净利润率下滑确实是不争的事实。”三全食品回应称,盘子越大,附加值越低,这在速冻食品全行业都是如此。“但三全食品的收入规模持续增长,这缘于公司不断加强内部管理、优化销售渠道提高了相关费用的使用频率,使得整体利润逐步增长。”
“行业利润率下跌,主要由于市场竞争带来的下滑。”朱丹蓬说,包括要跟外卖竞争、电商竞争、同行业竞争、行业内外竞争的多维与多元化越来越加剧。此外,速冻食品主要在大卖场销售,但这几年大卖场的销售同样出现下滑,也影响了速冻食品的利润率。
此外,平安证券分析认为,鲜食科技在2018年有望盈亏平衡。主要基于两个原因:一是公司已开始注重与公司、学校等合作的2B端业务,有望带动量的提升和费用率的下降;二是鲜食2B端输血可支撑后续2C扩张,得益于三全强大的品牌力与鲜食供应链能力及长期的试错经验。但是三全食品未来能否持续输血,以此带来利润上的增长,尚有待鲜食科技的深度调整和市场认可。
投资的尴尬
根据四川一家大型连锁社区超市给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,其卖场目前销售的速冻产品包括有思念、三全、甲天下、湾仔码头等品牌,其他就是一些小品牌。“速冻食品的销售主要还是社区居民为主,在社区的销售增长能够达到10%。”该公司业务主管介绍说。
就此,三全食品仍然看好速冻食品的发展前景,公司董秘称,“目前一二线城市的竞争确实激烈,但是我们已经向三四线城市,特别是乡镇下沉,这成为增长的拉动力。”
但是对于三全食品而言,除了不断寻求市场空间之外,在投资上却不得不面临尴尬的窘况:鲜食科技的亏损,让三全食品不得不谨慎而为。
记者注意到,日前公司公告称,董事会同意公司使用不超过5亿元的自有资金进行低风险的理财产品投资,在上述额度内,资金可在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一年内滚动使用。随后的5月18日,三全食品利用自有资金7000万元购买了浦东银行的理财产品。
“我们根据上市公司的严格要求,做一些理财产品的短期投资。”公司回应称。
但有证券分析人士认为,上市公司用闲置资金投资低风险、低收益的理财产品,一方面说明公司投资谨慎,另一方面也说明公司在主营业务的扩展,其他业务板块的投资并不乐观。
不仅如此,三全食品在华东基地建设工程项目缓慢的建设节奏可见一斑。2008年2月,三全食品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,其首发募集资金主要投资上述项目。三全食品曾预计,华东基地项目2012年12月31日实现盈利,一期建设计划周期为两年,项目达产后,形成7万吨/年速冻食品的生产规模。若该项目一期建成达产后,可以实现正常年销售收入约4.69亿元,实现年平均利润总额5021.41万元。
但十年过去,该项目从2012年到2017年底分别累计完工40%、60%、70%、85%、90%、95%。截止到2017年底,实际投入17736.47万元,占拟投入19380万元的91.52%。
“实际上项目已经全部建设完工并投产,前期主要受拆迁、土地变更等客观因素的影响。”三全食品解释称,企业主要是根据业务的轻重缓急,来逐渐推进该项目的建设。
“现在速冻食品进入了一个疲劳期。”朱丹蓬认为,现在行业很难再做大型投资,更多的是做一些诸如儿童水饺、私厨等面向年轻化的产品创新,但行业主要是依靠“绞杀型”的增长,即通过绞杀中小品牌实现的增长,大盘的格局和空间短期难以改变。